又是寒冬季節了,熱氣騰騰的溫泉浴是大家休閑時的好去處。但是,那么多中藥池應該如何選擇?是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溫泉那。
溫泉文化博大精深,作為養生之道源遠流長,我國古人早在三千年前就在溫泉中加入中藥沐浴、療疾。漢代張衡所著的《溫泉賦》中就說:“有疾病兮,溫泉泊焉。”《書經注》中載道:“大融山然后出溫湯,療治百病。”現代研究發現,溫泉一般含有多種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礦化度,對以下疾病具有醫療作用:肥胖癥、運動系統疾病(如創傷、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等)、神經系統疾病(神經損傷、神經炎等),早期輕度心血管系統疾病、痛風、皮膚病等。溫泉浴既能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使之見效快,無痛苦,又能起到無病防病的保健作用,是其他藥物治療疾病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和人們的歡迎。
中醫學認為,溫泉性味多辛熱,有微毒,外浴以除疥癬諸瘡毒,有溫通經絡、活暢氣血、化瘀舒筋,使精神愉快,情志舒展,增強體質等功效。古人喜歡用中藥入水泡浴,活用中草藥煎水沐浴,可加入溫泉池的有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當歸、黃連、柴胡、薄荷、紫蘇、車前草、前胡等中草藥,對強身健體、調經補虛、止眩祛痛、安神益眠、清熱解毒、通利關節、補中益氣、潤澤肌膚等有奇效。
那么什么人群選擇什么中藥池更合適那?在享受溫泉浴的時候又該注意什么?下面簡單介紹目前流行的一些中藥池:
1、當歸池:當歸溫補,滋陰補陽,通絡活血,對月經不調有顯著療效,最適合體質虛弱、怕冷的女性。
2、蘆薈池:蘆薈具有美白肌膚、清除皮膚表面油脂的功效,適合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生長有青春痘、有痘印的年輕人。
3、薄荷池:有散風熱、止癢、提神醒腦的作用,對外感風熱、皮膚發癢、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病癥特別有效,因此一些常坐辦公室、運動少、抵抗力差的白領們可首選它。
4、葛根池:葛根具有降壓、降糖、除斑痕、通經絡的功效,適合于中老年人及膚色較黑的人,能清除皮膚老年斑,使關節更靈活,肌肉收縮力更強,不易疲勞。
5、花勺池:含有紅花、桂枝、當歸等十多種藥材,活血通絡,三寒止痛,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群最合適,能緩解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等引起的不適。
6、菊花池: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它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癥狀,還可以使肌膚細嫩潔白。因此,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可選它。
然而,溫泉雖好,并不是人人皆宜,如急性發熱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活動性結核病、嚴重的心、腎疾病,以及婦女的經期和孕期,均不宜進行礦泉溫浴。溫泉的溫度較高,可使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出入溫泉時短時間內引起血管擴張和收縮,這些都是引起腦中風及心肌梗死的誘發因素;糖尿病患者如血糖不穩定,在溫泉中易出汗,造成脫水,引起血糖的變化,而且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對溫度的敏感度較差,易造成燙傷。營養不良或者病后身體極度衰弱者泡溫泉會刺激新陳代謝,導致身體加速衰弱;嚴重濕疹、皮炎及皮膚有潰爛傷口者泡溫泉,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可使皮膚出現瘙癢、風團,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因此溫泉浴時應保持空間通風,空腹、飽食、勞累后避免馬上浸浴,進入溫泉池前,腳先入池,適應水溫后才全身浸入,水溫以不超過40℃為宜,水溫過熱,會使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易出現意外,另外,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5-20分鐘為宜,泡在熱水中過久,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容易造成皮膚油分失去太多,破壞皮膚保護層,入浴期間應間斷休息,隨時為身體補充流失的水分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