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泉資源概況
山東省的溫泉地處郯廬斷裂中段,并與境內斷裂帶分布有關,共出露溫泉18處,其中位于山東半島的有14處。全省18處溫泉中,低溫溫泉2處,中溫溫泉7處,中高溫溫泉7處,高溫溫泉2處。依據溫泉分布地區的區域地質構造條件的不同,可將山東省溫泉的分布地域分為以下三個地區:
1、魯東溫泉分布區:位于山東半島,共出露溫泉14處。泉水水溫以中溫、中高溫居多,其中中溫溫泉6處,中高溫溫泉6處,高溫溫泉2處。溫泉主要分布于本區東北部的招遠至文登一帶。
煙臺:龍泉湯、于家湯、溫石湯、艾山湯、湯東泉。
威海:七里湯、洪水嵐湯、大英湯、寶泉湯、小湯、北湯、溫泉湯、呼雷湯。
青島:東溫泉。
2、沂沭斷裂帶溫泉分布區:該區僅在沂沭斷裂帶南部的臨沂湯頭露1處溫泉,水溫64℃。近年來在斷裂帶中西部的沂南銅井、張莊等地相繼發現了中溫、中高溫地下熱水,具有開發前景。
3、魯西溫泉分布區:區內出露溫泉3處,其中低溫溫泉2處,中溫溫泉1處,分別出露于魯西旋卷構造之撒開端和中部地段。
(二)溫泉性質與類型
山東省溫泉的水化學特征,主要可區分為HCO3·SO4-Na、Cl-Na、Cl-Na·Ca和SO4·Cl-Na等類型,以重碳酸鹽類型為主。但由于有些溫泉直接出露于海濱,受海水影響而表現為氯化物(CL-Na、Cl-Na·Ca)型。溫泉絕大部分直接出露在河谷、河流階地、河漫灘或濱海,礦化度在0.48-17.35g/L之間,因受地表潛水和海水影響程度不同而有較大的變化。
對山東半島熱水鉆孔資料所進行的分析揭示,水化學類型、礦化度等與其附近的溫泉相同或接近,說明同一地區的溫泉水與鉆孔熱水的形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質和自然環境。溫泉的水流量在65-900立方米/天之間。